圣水寺 >> 圣水古刹 |
||
圣水寺简介
发布时间:2011-06-24 浏览次数:9681
河南新密圣水寺 河南新密市圣水寺位于新密白寨镇,纵观圣水寺,威坐九龙之汇,忱天桥吞南岑,气势磅礴。巍巍壮观,面南向北随山势而建,松柏青翠,谷鸣莺燕,占地百亩,殿堂百间。寺前有一泉乃贾鲁河源,泉水清澈,奔腾向前,两岸芳草萋萋,牧歌声声,男耕女作,一排太平景观。相传南海观世音菩萨,驾祥云途经此地,为此景心动,叹曰:“水亦圣也,地亦灵也,民风淳也,汝等可渡也!”遂落云头,用宝瓶汲水而去。之后,百姓曰泉“圣水峪”,建寺曰“圣水寺”。 清代著名学者李统一曾对圣水寺所在的圣水峪有详细的描述,密之东北麓有圣水峪。峪于文为山谷,此水出山峪故称峪。有石穴,径六七尺,深可丈余,水出其底。居民以砖石垒之,高六七尺,周围两丈余,上铺石板,下向南有门,水出其中,也叫称圣水峪池者也。有石穴直径两米,深四米,水出其底,年均流量0.25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为0.5立方米每秒。水量受自然降水影响,极干旱时断流,一般为20年一遇,是密县最大的泉水,为贾鲁河主流。密县史志记载,在密县东北圣水寺近荥阳界平地涌出水可丈余水流合温泉水泉水北入于汴。贾鲁河发源于密县东北白寨乡圣水峪,东北绕经郑州郊区,后向东南至商水县入颖水。县境内长2.5公里,河床宽约百米,常年流量0.2秒立方米。其名圣者,圣神明不测之号。 此水有数异,人不能测,故因以名焉,其异奈何。凡山谷之泉,皆以旱涝为盛衰。此则亢阳连月不为减,霖雨弥旬不为增。有夷险一节之象焉,此其一异也。岁将饥则渐减,或停而不流甚,或伏尔见底,底有小坎,深不盈尺。汲者以瓢挹之,终日如故。及将丰,则渐增渐盛,不数日而出池门。居民以之占丰凶,有前知之象焉,此其二异也。下流有磨,及郑州之东船亦行焉。虽合众流,而此水独巨。得之则磨加疾,船加载。磨夫。篙工皆知之,其三异也。此宋都汴,以汴水运粮。汴源出荣南大周山,东北合京索诸水,而圣独西南注之,至中牟为汴水,故此水亦为汴源。父老相传,曾有海菜从池中浮出,寺僧以筛承之,得菜数莒,则其源通尾闾。可知此其异四也。有此数异,人以为不测,故名圣也。更有甚异,而颇涉不径者。嘉庆癸酉,河南大饥,人相食。相传此池凅之底。底有平石若床。群儿辄嬉游其中。及甲午之春,忽见老叟卧石上,叱之曰:“速去,狗且吠汝。”儿惊走出甫及门,水已在其后矣。此语虽不径,然以上诸异推之,安知穴底非龙宫耶。穴纯石无土,摩挲既久,皆光滑如砥,其清而色黑,有游鱼长数寸,出没水中,至池门即回,终不出,人亦莫能得焉。
据碑文记载,圣水寺始建于北魏,兴于唐,衰于宋,复兴于明,延续至清。民国战乱,一九四二年再度修葺,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多会与此,曾留下石碑石刻百幢余。唐朝诗仙李白曾在此留诗曰:“千年一圣水,万古流远长,圣寺聚百僧,经声天外扬。”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到此,留词曰:“天造奇泉,浪花翻,云绕雾缠,茫茫白一片。古寺钟鸣荡幽谷,隔雾经声悦耳酣,此景醉,但愿事空,长岁待百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现在洞林寺出家,常往返于洞林、圣水二寺,在圣水寺曾留下楹联一幅:“圣水圣寺圣贤地,护国护民护众生。”清朝诗人龚自珍途经此地,亦留有诗篇:“九州生气持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公元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中国对抗日本侵华战争,八路军皮定均部曾把圣水寺作为秘密抗战指挥中心,寺内僧人和四方百姓为抗日救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九五八年修建水库,库水淹及寺院,寺内殿堂楼舍,石刻石碑,所剩无几。一九九一年国家改革,内外开放,农田联产承包,民力渐盛,四方百姓爱国爱寺,又重修圣水寺,共祷国泰民安。一时香客如云,邀人如织,寺内朝钟暮鼓,祥和一片。 圣水寺周围群峰苍翠,草木郁然,崇阜广水,烟雾渺茫,所谓“百鸟会禅林,游鱼听梵音”“水色花香鸟语,可供诗人之吟,恍而钟鱼声、板经声,笛明缭绕”者也。优美怡人的自然风光,别有一番清幽雅致的情味。圣水寺旁有圣水泉,《密县县志》上是这样说的:“圣水峪池水涌出地面丈许……地形奇特,景色宜人。”圣水泉的泉水翻涌而出,每逢时令变迁,泉水的颜色亦会随之突变。而且泉水出没无常,神奇难解,水大时乃可行舟,但每隔数年便会突然干涸,不知道什么时间又会突然冒出。更令人奇怪的是,泉水冬季时竟然热气腾腾,到了夏天则清凉袭人。 中国青年经济学者,新加坡共和国新神州艺术院名誉院士高级书画师、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李青林先生来此曾题写“水圣峪秀”,并赋诗二首:春游圣水寺 庚寅年正月初七,春光明媚,艳阳高照,吾与家兄及好友春游圣水寺,得诗二首。 1、贾鲁河源圣水峪,水打石磨飞花雨。 九虎环抱灵谷秀,五祖弟子丛林居。 将军古刹运帷幄,经声几度断又续。 今日河枯泉干涸,山门禅音再绕嵎。 2、日暖峪幽静,草木渐苏醒。百鸟会禅林,游鱼听梵声 圣水寺旁旧有“黑龙庙”一座,山门前有池,名曰:“黑龙池”。庙宇倒塌,碑记无存,更不知建于何时。古人相传,此地乃九龙相会之地。黑龙为王,六龙伏首,唯有黄龙不伏。大战于山谷之中,黄龙战败,化为黄水,奔波外逃,黑龙随后紧追,所过之处,化成一条大河,时而为云,时而为雨,为雾。用自然之功能滋润万物生长。黄龙逃之,姑姑山之南,成为外流小溪,仍要为万物生长立功,民感其德,立黄龙小庙为祀之。黑龙王望重,庙宇辉煌,名曰黑龙王庙。山门前之池,名曰黑龙王池。又因池水出没无常,升降无度,变化多端,故名曰圣水峪。 圣水寺的历史记载:见于邑誌、相传和碑文,为塔寺合一梵刹,为国内历史上著名佛教道场。清代道光二年《重修大雄宝殿、伽兰殿记》上部残碑文曰:“密治东北偶有一梵刹曰圣水寺,□龙九口大□寺也OOOOOO,寺前有一池清可见,OOOOOO曰子亦知 严法华之说子余等OOOOOO。意为法华 严来寺传经说法为始等。”据明代嘉靖十三年《重修圣水寺记》上部残碑文曰: 赐嵩山祖OOOOOO,昔大雄氏出现OOOOOO 既无二也儒OOOOOO,皇明圣祖建学OOOOOO 有自来矣至OOOOOO,成化年间有OOOOOO 刘方张林刘OOOOOO,北至塔院东北OOOOOO 造僧含移下OOOOOO,难成请命功OOOOOO 迦叶启盖伽OOOOOO,寺周围山林OOOOOO 周府京山王 昔大明嘉靖十三年 意为明代成化年间,嘉靖年间有朱元璋之曾孙周府京山王两次修建圣水寺,塔院东北僧舍移下塔即唐塔。据清代康熙四十五年《施舍地亩於圣水寺记》碑文曰:立施舍地亩人,契人白太勋白宗也,自己山□地一段,东至石嘏蟆,西至山古山湾,南至半坡,北至半坡,四至分明,情愿施舍於圣水寺僧人真祯,永远随寺,此万情即心无凭,刻石存照。 同中生员 陈玖 白质美 王之臣 董三果 康熙四十五年六月初五日立 意为白姓人施舍地亩於圣水寺僧人真祯刻石存照。据清代道光三年《重利施地碑记》碑文曰:奥稽佛教入於中国。恒建寺以奉之,有佛寺则有僧人,则有施主施地养僧由来久矣,圣水寺其它施主尚在祯珉班班可考,勿康再赓至寺,坤方环山施地一段,乃杨家岗白公鸣吱七世祖讳太勋,六世祖讳宗也,自康熙年间立券勒石迄今百有余年,风雨剥蚀,字迹半就淹没。嘉庆十八年,住持偶缺,岐请本保诸善土送僧人寂恒於寺览碑,有感恐祖德旋里之后,遂谋於族众共捐资财,移券重刊,求文於余,余不久聊志其事以乘不朽云。 邑庠生,梁炳蔚选文兼书丹 道光三年次癸未桐月浣觳旦。 原意为施舍地亩百余年后,重刊刻石。嘉庆十八年邑族众共捐资把唐代高僧寂恒灵骨移寺内建览碑,以障僧人献身教法伟绩。 据白老营家存明代洪武年间《重修圣水寺大雄殿记》下部残碑文曰:OOOOOO其东,潧源 洄停蓄淤其前,而冈峦起伏,严壑幽秀亦一方之腾。OOOOOO土水云余暇时偶步禅院遇一白老人接说竟日老人一个而言。OOOOOO文书云佛赏也,赏一切种智复能赏有情如睡梦赏也,昔真而山。OOOOOO愁警赏船到彼岸。OOOOOO云光巍然长存此乎,又何必清净寂减幻视娇君亲,非圣人中。OOOOOO浏览之地,尔菜墙垣颓圮,庙貌剥蚀谋所以新之,於是募资捐金。OOOOOO 桷峥 金碧煌炝信足以妥神灵而肃观瞻矣工论寺僧介郎。OOOOOO水色花香鸟语,可供诗人之吟,恍而钟鱼声,板经声,笛明潦尧。OOOOOO是为记。 愿意为圣水寺左则有梅太二山于其东,潧源紫洄,停蓄于其前,岗峦起伏,岭岭相对,严壑幽秀是一方腾地,由于庙貌墙垣颓圮,自然剥蚀,众善土重修庙宇,完工后寺金碧辉煌,寺前泉水涛涛,花香鸟语,诗人吟诗,木鱼声,板经声,笛声不断。主持僧人为元代僧人海福、智山。碑右下角刻石列出唐宋时六代三十三名僧人,一代为寂恒、寂瑞。二代为照明、照宗、照涛、照祥、照信。三代为普均、普善、普介、普全、普良、普修、普贵、普财、普显、普德。四代为通湖、通来、通江、通秀。五代为心儒。六代为源池。 据《考释篇名僧》和义净《高僧传》载:神秀弟子为寂恒、寂瑞、普寂、寂海、义福(行思)等,慧能弟子为怀让、行思、神会、玄党、会忠、法海等。 神秀、唐时高僧,俗姓李,汴州尉氏人,少习经史,博学多闻,因仕弟不遇,周游各地,先后到法门寺、圣水寺、嵩阳寺拜佛,后出家受具足戒。50岁时,谒禅宗五祖弘忍求法,弘忍深为器重,称其为“悬解圆照第一”、“神秀上座”,令为“教授师”。 神秀继承了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以心为宗”的传统,认为“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反对“将心外求”。禅风以“拂尘看净,方便通络”为特点。其弟子传有他所作的《大乘五方便》(一作《北宗五方便门》,又作《大乘无生方便门》)近在敦煌石窟发现它的与本(巴黎图书馆有两本)。另有《观心论》1卷残本,也在敦煌发现。 相传弘忍为付衣法命弟子各作一谒以呈,神秀作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认为未见本性,未付衣法。弘忍死后,神秀在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大开禅法,设关公为护法神,四海僧俗闻风而至,声誉甚高,武则天闻起盛名,多次抬秀而不见,则天曾以游登封顺路至圣水寺,拜访神秀弟子,并赐银於寺,使圣水寺寺貌崭新。 地久祯元年(公元700年)遣使迎至洛阳,招神秀到长安内道场,时年已94岁,武则天亲加跪礼,深得武则天敬重,命于当阳山置度门寺,弘扬神秀普渡众生道场为圣地,於尉氏相王旧宅置报恩寺以旌其德,则天死后,中宗即位,更加礼重,中书令张说遇事也向他问法,行弟子礼,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神秀在天宫寺辞世,寿百岁,中宗赐《谥大通禅师》,盛极一时,时人称之为“两京法主,三帝门师”,洛阳至西安皆宗神秀,后世称其法为北宗禅。后慧能弟子神会出尔论定南北宗是非,以神秀之禅由方便门入为渐门,於于有南顿,北渐之分,北宗禅传数代即衰,普寂弟子道璇曾将北宗禅传往日本。 神秀入师长安,时王公已下京都士庶,闻风争来谒见,望尘拜伏,日以万数。中宗即位,尤加敬异,宰相张说尝问道,执弟子礼,谓人曰“禅师身长八尺,庞眉秀目,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 神秀以神龙二年卒,土庶皆来送葬,有诏赐谥曰“大通神师”,岐王范中书令张说及征土卢鸿一皆为其碑文。 开元初寂恒师弟普寂往嵩山嵩阳寺阐杨禅法,初玄宗招到长安,王公大臣竟来礼谒,并为时人所重,普寂卒年八十九岁,,玄宗赐谥《大慧禅师》。 圣水寺寂恒弟子五人,代宗时已有十五人,十五人遂到两京间河北太行山传法,弘扬“一切佛法自心本有”、“众生平等,避恶向善”。 相传武则天赐银圣水寺,寺立铜佛三尊,五后代周柴世宗时,曾埋地下避祸,至今未闻出土。清代时有人窥视铜三世佛,寺院于同治年间、光绪年间聘请武教士郭国俊、张保山、宋培吉为武僧,保护寺院。 据寺内僧人居士相传,圣水寺为黄梅老祖灵地。五祖弘忍园寂后,灵骨舍利(高僧骨为舍利)安放圣水寺内,可见神秀与寂恒师徒至重。 弘忍,黄梅人,俗姓周,因幼时为异儿,被四祖道信收养,长大后出家,弘扬“以心为宗”四祖传法为五祖。 圣水寺北宋已成名刹,据明代万历年间石碑记载,欧阳洵(误实为欧阳修)于真宗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约洛阳候补知府洪之霖来圣水寺拜祖游览,并为寺写牌《圣水禅寺》。 清代同治七年,密县知县张暄,道光二年,密县知县杨炳堃,同治六年邑兴举人李统一,光绪三年荥阳县正堂徐本桦,光绪三十三年直隶州郑州正堂叶济都曾来圣水寺拜佛写记。 1998年6月15日,圣水寺回复开放佛教活动场所。2006年智虚法师发心来此担任主持至今。智虚法师是普陀山佛学院和中国佛学院毕业的双料大学生,现为新密市政协委员、佛协会长等职,年轻有为,与多位高僧大德都有联系交往。智虚法师担任主持之后决心要把圣水寺发扬光大。 在智虚法师的带领下,圣水寺在2008年多方筹资建设一座三层集斋堂、住宿、办公综合楼,解决了信教群众吃饭、住宿难的问题,2010年四月份完成了大雄宝殿修复及佛像贴金工作,圆满举行了大雄宝殿佛像开光法会,2010年11月筹资70余万元打了一口420米的深井;为了信教群众信仰需要多方筹集资金130余万元,2011年新建一座天王殿,以及其它修缮工作;圣水寺也注重树木建设,每年都会带领大家参加植树工作。为构建绿色自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各寺院面貌焕然一新,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好评。 新修的天王殿 居士楼、斋堂、办公楼一体 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人以心为灵,灵以善为本,善亦人性之真谛也!为人者,不以小恶而为之,不以小善而不为,方为上乘。人不为善,何以为人?官不为善,何以为官?有恶报恶,有善报善,善恶必报,只在早晚,千古至理,妙在心田。贤人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华夏五千年,兴衰民意坚,食丰者,则百业兴,食匮者,则江山残。”如是乎?非尽然也!饥馑骂天亦有之,饱嗝骂娘亦常见,其何因哉?贫富不均之由也!贪也,私欲也,人性颓废矣,皆在人为也! 无 无 |
||